资源化工及过程强化创新团队
团队负责人
丁一刚,男,二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,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,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湖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,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《化学反应工程》负责人,先后担任《化工进展》、《现代化工》和《yl23455永利官网学报》编委会编委。
团队成员
团队现有教授6人、副教授6人、讲师1人,其中,湖北省相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2人、博士生导师2人、硕士生导师10人,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人员5人。近些年来团队共培养博士生5人,硕士生100余人。
研究领域
团队聚焦国家战略资源的高效绿色化利用、化工反应过程与分离强化、新能源材料合成与催化技术等重大技术难题,通过多学科的交叉、互渗、互用,开展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与工程转化,解决化工与材料领域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。
主要研究方向:磷化工及分离技术、化学反应器及催化技术、生物质裂解与利用、吸附材料与制备以及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等。
主要科研项目及成果
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,以及包括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在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。
团队先后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,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3项、三等奖2项。相关研究成果在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、AIChE Journal、Industrial &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、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、Green Chemistry、Nanoscal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,主编中英文专著3部、教材3部。
服务区域经济与成果转化
近些年来,团队与企业合作发明了工业磷酸一铵低成本净化、两步氨化、非等温微观混合梯度结晶,实现了10万吨/年湿法磷酸连续化生产IMAP的跨越;开发了工业磷酸一铵母液制备IMKP技术,5万吨/年装置为母液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;采用分段熔融法合成了聚磷酸铵,实现了工业规模的水溶性APP成果转化;以废弃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,开发了生物质基精细化学品(糠醛、丙二醇等)工艺技术,成功建立了一套年产1000吨羟基丙酮生产装置。
上述技术成功地应用实现了资源的梯级利用,提高了我国资源化工行业的技术水平。
10万吨/年IMAP装置
60m3/h磷矿柱式分选工业装置
7500吨/年水溶性APP装置